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苦恶鸟属 > 白胸苦恶鸟
白胸苦恶鸟

白胸苦恶鸟

英文名:White-breasted Waterhen

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简介】
白胸苦恶鸟,学名为Amaurornis phoenicurus,是鹤形目秧鸡科苦恶鸟属的一种鸟类。也被称为白腹秧鸡。它们广泛分布在巴基斯坦、马尔代夫以及中国东部、菲律宾、华莱西亚和印尼群岛等地。

【外形特征】
白胸苦恶鸟体长约28-33厘米。成鸟的上身呈深蓝灰色,下身则为白色,尾部下覆羽为褐色。雌鸟体型比雄鸟稍小,羽色较淡,喙色也更暗淡。亚成鸟的羽色更为素淡,主要包括上身橄榄褐色,另一边体带带些棕色纹。雏鸟下身尤其是胸部、喉部及侧边带有深褐色,嘴颜色较深,脚呈棕黄色。

【生活习性】
白胸苦恶鸟通常栖息于长芦苇或杂草的沼泽地带、水稻田和公园池塘附近的水边草丛中。性情机警,白天通常躲在植被密集的区域或水边草丛之中,夜晚或晨昏时分常发出具有辨识度的连续叫声。它们善于行走、奔跑、涉水,同时亦可以游泳。面对威胁时,白胸苦恶鸟通常选择奔跑、躲入草丛,而很少飞行。

【鸣叫特征】
白胸苦恶鸟鸣叫声独特,为一种连续的单调重复声调,通常在开阔地站立时发出,声音清晰悠长。

【繁殖习性】
白胸苦恶鸟的繁殖期多发生在4月至7月间。营巢于水边或近水岸的草丛中,有时也可见于灌木丛中。巢由枯草构成,形成碗状,每巢通常可产4-8枚青白色至皮黄白色的卵。孵化时间约为19天。幼鸟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化、育雏。

【保护状况】
在中国,白胸苦恶鸟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经济或科学研究方向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地理分布】
白胸苦恶鸟的地理分布范围从东亚至南亚有广泛的分布,包括印度、中南半岛、菲律宾、马鲁古群岛以及马来诸岛。在中国分布于北纬30°以南地区,作为夏候鸟多驻留于长江流域,而南方为留鸟。其栖息环境除了自然湿地和农田,还在村落附近水域的水草中很常见,海拔范围从低地到1500米不等。

【食性】
白胸苦恶鸟是杂食性动物,食物种类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小型鱼类及植物种子和嫩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