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颊冠鹎
英文名:Grey-cheeked Bulbul
学名:Alophoixus tephrogenys
【简介】
灰颊冠鹎(学名:Alophoixus tephrogenys),隶属于雀形目鹎科冠鹎属,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19至23厘米,体重29至44克。
【外形特征】
灰颊冠鹎头部有微短且不明显的棕色冠羽,脸颊呈灰色,喉咙白色,背部呈橄榄绿褐色,胸腹部则呈浅黄色。虹膜呈棕色,上颚部分为淡黄色。gutturalis亚种的羽毛颜色稍有差异,上体更呈棕褐色,耳罩更灰,胸腹部颜色偏深。
【生活习性】
灰颊冠鹎主要分布在低地和中海拔山地森林,包括成熟阔叶林、沼泽林、混合落叶林以及附近的种植园及花园内。它们常单独或成对觅食,偶尔也会与其他物种混群。它们在成熟的阔叶林、潮汐沼泽林及其周边环境和异种植物种植园如合欢树、可可树、油棕榈等地寻找食物。
【鸣叫特征】
灰颊冠鹎的鸣叫声多变且悦耳,通常先发出几个短促的平调哨音,随后是逐渐上扬或下滑的一系列相同哨音。有时以尖锐的责骂声收尾。在兴奋时刻,它们会连贯地发出哨音和震动声。
【繁殖习性】
灰颊冠鹎的繁殖期为4月至7月左右,在不同地区稍有变化。它们建标准的杯状巢,位置通常为低矮植被中,每个巢通常产下2枚蛋。这些蛋通常呈粉红色,并带有紫色和红色斑点。
【外型辨识】
灰颊冠鹎与其他冠鹎种类有显著差异。相比黄腹冠鹎和白喉褐冠鹎,它的冠羽更短而不太显眼。与灰头冠鹎相比,它的冠羽长度更短,而下体颜色偏暗。gutturalis亚种的羽毛颜色有所不同,上体偏棕,耳罩更灰,胸腹部显得较深沉。
【物种区别】
灰颊冠鹎与黄腹冠鹎和白喉褐冠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冠羽更短且不太显眼。相比灰头冠鹎,它冠羽长度较短而下体颜色偏暗。gutturalis亚种的羽毛颜色有所不同,上体呈棕褐色,耳罩更灰,胸腹部显得较深沉。
【保护状况】
灰颊冠鹎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当前分类为VU(易危)。尽管部分地区对灰颊冠鹎的贸易需求有可能构成威胁,但在其广泛区域内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灰颊冠鹎广泛栖息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东部和婆罗洲(高地除外),包括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具体分布区域如下:
- 缅甸
- 越南
- 老挝
- 柬埔寨
- 泰国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 中国的香港地区
- 中国海南岛
- 中国台湾
- 东沙群岛
- 西沙群岛
- 中沙群岛
- 南沙群岛
- 菲律宾
- 文莱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
- 巴布亚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