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鹎科 > 冠鹎属 > 灰头冠鹎
灰头冠鹎

灰头冠鹎

英文名:Yellow-bellied Bulbul

学名:Alophoixus phaeocephalus

【简介】
灰头冠鹎(学名:Alophoixus phaeocephalus),又名黄腹鹎,是雀形目鹎科冠鹎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岛屿、以及婆罗洲的低地和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灰头冠鹎体长20-20.5厘米,体重一般在23-40克之间。其具有鲜明的外观特征,如亮柠檬黄色腹部、白色喉部、蓝灰色头部和绿色背部。头顶至颈部为暗蓝灰色,背部呈暗橄榄绿色。尾部颜色相对统一,为橄榄色,下体则呈现鲜艳的金黄色。雌雄个体外观相似,幼鸟虹膜呈浅棕色,上喙尖端则是角棕色。

【鸣叫特征】
灰头冠鹎常发出粗犷且干燥的声音,通常表现为压低的、“whi’ee whi’ee whi’ee”振翅类型的呼唤,以及沙哑的“cherrit-berrit”。飞行时,还会偶尔发出“chack”一声。

【生活习性】
灰头冠鹎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成熟的树种植园、森林与沿海交界地带,且偏好栖息于成熟林带。其活动范围从低地延伸至海拔1000米。该物种主要以果实和昆虫为食,通常单个、成对或以小群体活动,有时也会融入混合种群。它频繁地到访地面,体现了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

【繁殖习性】
灰头冠鹎的繁殖期为4月至8月。繁殖期间可能有领域性,每窝产卵2枚,但关于其筑巢和孵化的具体行为尚未见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灰头冠鹎通过缺乏羽冠、独特的蓝灰色头部和鲜黄色腹部,容易与其他冠鹎科鸟类区分开来。此外,其四个亚种间存在细微的外观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皮书2009年的评估,灰头冠鹎被列入无危级别(LC)。尽管其在广泛范围内数量仍然较多,但在新加坡,灰头冠鹎由于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已消失近半个世纪之久。这也是自然生态变化的一个例证。

【地理分布】
灰头冠鹎的地理分布包括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岛及其周边岛屿)、以及婆罗洲的低地森林中。这些地区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栖息条件和多样化的资源,使其得以生存和繁衍。在Pasoh研究林地,灰头冠鹎是仅次于中尾雀鹛的第二常见留鸟,这表明其在此地区的高密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