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褐冠鹎
英文名:Ochraceous Bulbul
学名:Alophoixus ochraceus
【简介】
白喉褐冠鹎(学名Alophoixus ochraceus),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冠鹎属。其分布在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南岛、香港,以及苏门答腊岛等地。
【外形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19至22厘米,体重35至54克。羽毛呈现橄榄褐色基调,头顶至颈部有一撮蓬松的羽毛形成顶冠,喉咙部位的羽毛呈显白色且经常膨胀。脸部颜色为灰白或灰褐,与头部上方的红褐色形成明显边界。背部橄榄棕色,尾巴深色,尾尖较淡,腹部灰褐色且有暗黄奶油色调。虹膜颜色通常为深棕至暗红,喙为深棕色边缘,下颌较淡灰或银色,腿色从肉色到紫色棕色不等。雄鸟可能比雌鸟更大,虹膜颜色可能更红。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地至海拔1670米的常绿树丛或密闭树冠结构的森林,偏好成熟或半成熟森林。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具有结集小群(通常为4至8只)行为,活跃于林冠低层至中层,有时进入树冠顶层。
【鸣叫特征】
其叫声响亮刺耳,“chek”声频繁出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2月至6月期间。筑巢于树上或其它支持物上,巢悬吊式构造,由细枝和干叶组成,并以黑丝纤维内衬,形状呈深杯状。每窝通常产2至3枚卵,罕有产四枚,卵为粉白色,带有深红色斑点。
【外型辨识】
白喉褐冠鹎及其他近缘种类如白喉冠鹎在体型、羽色和叫声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它体型较小,顶冠长度较短,上体色调较暗且棕褐色比重,下体颜色也更暗淡,腹部黄色较淡。
【物种区别】
白喉褐冠鹎及密切相关的本南白喉褐冠鹎过去曾被视为同一物种,但最近发现了它们之间在羽毛颜色和鸣叫声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