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嘴海雀
英文名:Razorbill
学名:Alca torda
【地理分布】
刀嘴海雀(学名:Alca torda)是一种属于鸻形目海雀科的鸟类,主要栖息于北极到北温带的北大西洋沿岸。它们的分布区域从格陵兰、冰岛、不列颠群岛到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白海以及加拿大东北部缅因湾一带。
【外形特征】
刀嘴海雀体型健壮,体长37至39厘米,翼展63至68厘米,体重约505至890克。其羽毛呈现典型的黑白相间,上部为黑色,下部为白色,嘴部宽阔且色泽为黑色,有垂直沟槽并带有一条条有断续白色线状的斑纹。喙形扁平、侧扁带微弯,使得刀嘴海雀能够高效地潜水捕食。
冬季时,面部由黑色变为白色,形成一圈白色眼罩。头顶依旧是光亮的黑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斑纹,翅膀有白纹点缀,腹部则是纯白色。这样的羽毛特点使刀嘴海雀能够隐匿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不易被天敌发现。
【生活习性】
刀嘴海雀是一个完全迁徙的物种,它们平常大多居住在开阔的海洋环境中,每年进入繁殖季节才会返回陆地,尤其是岩石缝隙或靠近岩石的隐蔽处。它们主要以海水中的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浮游生物为食。捕食时会潜入到水下120米的深度,借助颚部的特殊结构和灵活的双翼快速灵活游动。飞行效果与企鹅不同,其在海面之上飞行能力有限,但挥动双翼能在水中产生强劲推力。
【繁殖习性】
刀嘴海雀通常会在岩石缝隙或接近岩石的隐蔽地点筑巢,选择离海有一定距离的地点筑巢,以提高幼鸟的存活率。每对配偶会按传统方式筑巢,通常每年繁殖一胎,只产一枚蛋,通常在35天后孵化。在蛋的孵化过程中,双亲会轮流孵化。幼鸟经过大约3周的成长,会在父亲或其他家长的带领下直接跳下悬崖进入海洋,开始自学潜水技巧。
【保护状况】
刀嘴海雀的保护状况良好,已被IUCN评定为低危物种。然而,繁殖地的破坏、油污污染事件和食物质量下降是它们仍需关注的威胁因素。历史曾受人类捕猎造成数量大幅下降,直至1917年受《候鸟条约法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