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雀
英文名:Oriental Skylark
学名:Alauda gulgula
【简介】
小云雀(学名:Alauda gulgula),是一种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该学名基于西方的鸟类分类体系,其中“Oriental Skylark”即为小云雀的英文名。该鸟体长约15.5厘米至18厘米,体重24至30克,上身披黄棕色条纹,具有短而可竖立的羽冠和白色尾羽。俗名常见包括朝天柱、百灵、阿兰、天鹨、阿鹨、告天鸟、大鹨等。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印度及亚洲中部地区,占据广阔的地理分布范围。
【外形特征】
小云雀体型结实,嘴长适中且较细,全长约15.5至18厘米。成鸟的上身呈现红棕色,混有清晰的深褐色条纹,头顶和背部为温暖的红棕色,腹部为淡黄色(胸腹部颜色深)。其翅膀为深灰褐色,内部覆羽和三级飞羽边缘为淡黄色,初级飞羽外缘红棕色,尾羽深褐色配以白色边缘,尾巴与腹部一起为显著特征之一。小云雀的雌雄鸟在外形上相似,但雌鸟的体型通常相对略小。
【鸣叫特征】
小云雀的鸣叫在空中完成,此外亦会在地面或栖木处发声。这些鸣叫声为一连串悠长的颤声与啾啾音,夹杂短促的哨音。小云雀的叫声频率范围较窄,且相较于云雀,其鸣唱变化较少,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
【生活习性】
小云雀偏好栖息在开阔地带,如草原、耕地、盐沼海岸湿地、河湖边缘以及半沙漠地带。它们偶尔也会出现在大森林空地,但多数避开密林或破碎地形。在我国,小云雀广泛分布于南方及沿海地区,常见在近水草地活动。
【繁殖习性】
小云雀的繁殖期一般为3月至8月,部分地区会延至更长。北半球繁殖高峰期通常定在4月至6月。小云雀倾向于一个繁殖季节产出多次,每窝产卵量通常为2至5枚。繁殖鸟类的巢通常构造于草地凹陷处,由草制作而成。孵化期约为10至11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小云雀与鹨属鸟类相比,主要特征是体型较小,翅膀为深灰褐色且未搭载棕色斑块。
【保护状况】
小云雀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无危”等级,也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小云雀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和亚洲中部,包括中国南部、印度、亚洲中部等地。在中国,小云雀分布于山东、陕西、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在繁殖季节之后,这些鸟类会迁徙至更低的海拔和纬度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