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英文名:Eurasian Skylark
学名:Alauda arvensis
【简介】
云雀(学名:Alauda arvensis),又称告天子、阿兰等,隶属于雀形目百灵科。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它以飞行时发出悠扬颤音鸣唱而闻名,通常在高空飞行。地面活动时,可观察到它布满褐色条纹的羽毛、浓密的羽冠以及宽大的白色眼圈。云雀偏爱开阔地带,如草地、农田和机场等。
【外形特征】
云雀体长18至19厘米。上体大都砂棕色,各羽纵贯以宽阔的黑褐色轴纹,上背和尾上覆羽的黑褐纵纹较细,棕色因而显著。后头羽毛稍长,略成羽冠状;两翅覆羽黑褐,而具棕色边缘和先端;眼先和眉纹棕白;颊和耳羽淡棕且杂以细长的黑纹;颧区微具褐色纹;胸棕白,密布黑褐色粗纹,下体余部纯白,有时两胁微有棕色渲染。云雀的嘴为褐色,虹膜深褐色,脚色肉褐。
【鸣叫特征】
云雀的鸣唱为持续的颤音,通常在飞行过程中进行,高度可达50至100米,鸣唱时间长度可达到2至3分钟,有时甚至更长。其叫声清澈悦耳。
【生活习性】
云雀栖息于开阔的草地、荒地、农田和机场等区域内,主要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尤其是夏季昆虫的比例较高。云雀在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山脉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在阿拉斯加也有迁徙种群,而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部、夏威夷群岛及加拿大温哥华岛等处有被引入的人工种群。
【繁殖习性】
云雀一般在两岁后开始繁殖。它们在地面的浅坑筑巢,由雌鸟单独完成,巢内衬有草叶。每窝通常产卵3至5枚,孵化期约为11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初期以昆虫为主食,18至20天后离巢独立。一对云雀一年可育雏四次。
【保护状况】
云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IUCN评级)。在中国,云雀现已被纳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02.05)。
【地理分布】
云雀的繁殖区遍布欧亚大陆和北非山脉。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引入种群。在中国,该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