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园丁鸟科 > 绿园丁鸟属 > 白耳园丁鸟
白耳园丁鸟

白耳园丁鸟

英文名:White-eared Catbird

学名:Ailuroedus buccoides

【简介】
白耳园丁鸟(学名:Ailuroedus buccoides)是雀形目园丁鸟科绿园丁鸟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巴布亚群岛西部和新几内亚西部,包括四王群岛至鸟头半岛的区域。

【外形特征】
白耳园丁鸟体长约24.5厘米,体重介于100至172克之间。雄雌羽毛相似,但雌鸟通常较小。头部具暗棕色至橄榄棕色的冠羽,耳羽、侧面及喉部为白色,带有黑色斑点;下颈呈淡黄色,并带有宽厚的黑色斑纹,形成领圈状。上体及上翼呈现浓烈的鹦鹉绿色,飞羽呈橄榄褐色,边缘较浅,次级飞羽末端有淡白色斑点。下体为淡肉桂色,胸部具大黑斑。虹膜呈深红色,喙为灰白色,腿部为蓝灰色。幼鸟的冠羽颜色较淡,下体肉桂色更浅,虹膜较淡且喙黑。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通常栖息在丛林区域,偶尔会出现在森林边缘。活跃于低地和丘陵的天然森林,甚至在季雨林中也能发现。它们的生活高度范围在海平面至800米甚至1200米。主要饮水果和昆虫,偶尔捕食小型成鸟或雏鸟。觅食行为集中在森林次生植被中,多采取低层至中层觅食。单独或成对行动,有时会构成更大群体,尤其在繁殖季节。

【鸣叫特征】
白耳园丁鸟的叫声包括猫般的喵叫、刺耳的颤音及低沉的嘶厉声,它们会用短暂高音的“叮当”声保持伴侣间的联系。

【繁殖习性】
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已被记录的时间范围包括1月至6月的产卵期及5月至6月的雏鸟期。它们维持持久单配偶系统,具有多功能领域,求偶行为通过无声追逐和跳跃展示。巢位于2至3米高的树枝上,由粗壮的树枝和叶片制成,内置柔软的茎干,可能位于Pandanus树的叶片基部或嫩叶树枝中。野外观察中一窝只含一到三个蛋,孵化期为17至24天,育雏期约17至23天,雌鸟孵卵并育雏,雄鸟主要负责喂养幼鸟。一只野生幼鸟与其父母一同生活超过3.5个月。

【外型辨识】
白耳园丁鸟与斑园丁鸟相比体型更小,冠羽无斑点,具有白色耳斑,腹部则具有明显的黑色斑块。遗传学研究表明,与赭胸园丁鸟和褐冠园丁鸟属于不同物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状态。

【地理分布】
白耳园丁鸟广泛分布于巴布亚群岛西部和新几内亚西北部区域,从四王群岛至鸟头半岛边缘延伸。这一物种在各区域均无明显的亚种分化,体现了其单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