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领牡丹鹦鹉
英文名:Yellow-collared Lovebird
学名:Agapornis personatus
【简介】
黄领牡丹鹦鹉,又名面罩情侣鹦鹉、黑头牡丹、面罩爱情鸟等,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的一类小型鹦鹉。体长约为13-15厘米,体重43-47克,身姿圆胖,体态显得短小。它们头部乌黑,仿佛戴有黑色头罩,颈部与胸部呈显眼的黄色,背部、翅膀和尾部则是绿色。人工培育下的黄领牡丹鹦鹉会有不同颜色的变异,如橙红色或浅蓝色。
【外形特征】
黄领牡丹鹦鹉头部颜色为黑色,特征显著有白眼圈和红色鸟喙。背部、翅膀和尾部颜色为绿色,鸡距短且脚为灰色且粗大。幼鸟出壳后覆盖浅红色绒毛,随着成年体色逐渐鲜艳。人工培育版可能演化为橙红色或浅蓝色,其中一种蓝色型在1927年即已出现。
【生活习性】
黄领牡丹鹦鹉喜欢在非洲的热带丛林、草原地区活动,通常会选择有水源的区域生活。日常活动通常结为十几只的小群,有时也会聚集多达上百只的群体。它们主要的食物为谷物种子,也会进食果实、绿色植物或草籽。繁殖期为干旱季节,雌鸟独自筑巢,雄鸟则主要负责寻找食物和保护巢区。
【鸣叫特征】
黄领牡丹鹦鹉锐厉的叫声更为其显著的特征。
【繁殖习性】
这种鹦鹉繁殖产卵的时间一般在旱季,即3到4月和6到7月。雌鸟每次产下4至6枚蛋,孵化期约为23天,雏鸟约一个月后羽毛丰盈。黄领牡丹鹦鹉夫妻关系持续,通常相伴繁殖。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饲养时雌鸟可能会因缺乏母性矿物质而导致啄食幼鸟的情况,人为干预在2周左右或更早脱离亲鸟喂养比较合理。
【外型辨识】
黄领牡丹鹦鹉头部颜色为黑色,特征显著有白眼圈和红色鸟喙。背部、翅膀和尾部颜色为绿色,鸡距短且脚为灰色且粗大。幼鸟出壳后覆盖浅红色绒毛,随着成年体色逐渐鲜艳。
【保护状况】
IUCN评估显示,该物种分布广,数量总体稳定,现列为无危LC级别,但因对当地作物造成破坏和栖息地的不断退化,需要保护措施保障其长期生存。
【地理分布】
黄领牡丹鹦鹉自然栖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中北部和东部地区,此外也在肯尼亚南部和赞比亚的卡夫国家公园以及津巴布韦西北方有少量分布。得益于其适应性强和良好的繁殖能力,它在世界各地的宠物店都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