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牡丹鹦鹉属 > 灰头牡丹鹦鹉
灰头牡丹鹦鹉

灰头牡丹鹦鹉

英文名:Grey-headed Lovebird

学名:Agapornis canus

【简介】
灰头牡丹鹦鹉,别名Grey-headed Lovebird,学名Agapornis canus,是一种小型的长尾鹦鹉科牡丹鹦鹉属鸟类。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上。

【外形特征】
灰头牡丹鹦鹉体长约13-15厘米,体重在25至31.5克之间。雄鸟头部、颈部到胸部上部为灰色,而雌鸟全身为绿色。成年雄鸟的头部至胸部呈现淡灰色,背部绿色,臀部色彩较为鲜亮,下体呈现黄绿色,翼下覆羽呈现黑色,喙、腿和眼则为灰色。雌鸟全身绿色,翼下覆羽也是绿色,感到上体颜色更偏棕褐色。

【生活习性】
灰头牡丹鹦鹉生活在半干旱灌木丛林、森林边缘、城市公园和农田等地方,通常栖息在海拔高度1000-1500米之间。该物种主要以地面上的果实、种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为食,喜欢聚集并成对或小型群体活动。在繁殖季节(11月至3月),每窝产出3到6颗白色半球形蛋,由雌鸟独自孵化20至23天。

【鸣叫特征】
灰头牡丹鹦鹉能发出多样化的哨声和尖锐叫声,通常在求偶展示或警戒时使用。持续不断的尖锐叫声是它们交流的主要方式。

【繁殖习性】
灰头牡丹鹦鹉的繁殖季节一般从11月开始至3月结束。每窝产出3到6颗白色半球形蛋。孵化后,幼鸟依靠父母饲养约43天的时间才能离巢,在此期间内需要继续抚养喂养。

【保护状况】
灰头牡丹鹦鹉已被列入CITES II公约,被认定为易受到贸易威胁的物种。此外,作为观赏动物的贸易是其普遍面临的威胁。

【地理分布】
灰头牡丹鹦鹉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并可能被人工引种到科摩罗群岛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