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太阳鸟
英文名:Mrs. Gould's Sunbird
学名:Aethopyga gouldiae
【简介】
蓝喉太阳鸟(英文名:Mrs. Gould's Sunbird,学名:Aethopyga gouldiae),是雀形目太阳鸟科的代表性物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越南南部,包括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北部等地,通常出现在海拔1000-3500米的高山林区。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约14-15厘米,重约6.5-8克。前额至后颈、耳朵周围、下颌和喉部闪耀着绿色金属光泽。眼圈黑色,头侧至背呈现铜红色调。雌鸟外观虽不如雄鸟绚丽,但也具有独特的橄榄绿色和黄色搭配。幼鸟特点接近于雌鸟,但身体颜色更为鲜亮。
【鸣叫特征】
该种小鸟的鸣叫声清晰而流畅,尤其是唤伴侣时发出的一串串“tzit-tzit”声,听起来如同锯齿般的声音。另外,警戒时会发出一连串“tshi-stshi-ti-ti-ti”,还有上升音调的“squeeeee”。
【生活习性】
它们生活在多样化的森林环境,包括橡树林、高山林和针叶林,通常栖息于接近水源的低层树枝与灌木丛中。在繁殖季节,它们迁徙至海拔较低的地带。它们以花蜜为主要食物来源,也食蜘蛛和昆虫。
【繁殖习性】
它们的繁殖季节从尼泊尔的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印度8月。巢通常设计成梨形或椭圆形,外表由植物绒、苔藓、草屑和蛛网等材料构成,内部则填充柔软的物质。巢多选在低矮的灌木或荆棘上悬挂。每窝产卵2-3枚,卵色为白色,表面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在孵出后的前几周需要父母精心照顾。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属于国家“三有”保护范围,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它列为保护对象。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如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亦偶见于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广西甚至香港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