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雨燕目 > 雨燕科 > 金丝燕属 > 白腰金丝燕
白腰金丝燕

白腰金丝燕

英文名:White-rumped Swiftlet

学名:Aerodramus spodiopygius

【简介】
白腰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spodiopygius)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0-11.5厘米,体重6-8.5克。其主要特征包括灰色身体、腹部较淡、白色的臀部有时呈现浅灰色。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屿,从俾斯麦群岛至萨摩亚,包括美国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以及瓦努阿图。

【外形特征】
白腰金丝燕的臀部颜色从纯白色到浅灰色不等,背部呈现灰色,腹部颜色更淡。尾部分叉明显,并且整体体形较小型,比纯色金丝燕和麦氏金丝燕要小,臀部更为浅色。

【生活习性】
白腰金丝燕主要在白天活动,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可在飞行中觅食。它们在群体或与同域种进行活动,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用于巢穴定位。栖息于广泛的岛屿生境,包括低地至海拔高达1900米的高地。

【鸣叫特征】
白腰金丝燕的持续鸣叫声包括“twee-twee-chew-chew”或“twee-twee-chrrrr”,有时还包括拉长的鸣叫声。它们还能发出重复的“chi-chi-chi”声,并使用持续发出的点击声进行回声定位。

【繁殖习性】
白腰金丝燕在10月至次年2月期间繁殖,产卵通常发生在9月至10月,每窝产1或2枚象牙色蛋。孵化期为22-25天。巢在洞穴和孔中筑成,呈托盘形状,重约52.5立方厘米。雌雄双亲共同承担孵化和夜间育雏。

【外型辨识】
白腰金丝燕靠其细小的翼展在空中飞行觅食,身体长度约为10厘米,体重为6-8.5克。它们的尾部具有显著分叉,且臀部颜色在纯白色到浅灰色之间变化,副羽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性。

【保护状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级)。

【地理分布】
白腰金丝燕栖息于广泛的岛屿生境,包括低地森林、山地森林、岩区等。它们分布在太平洋区域的美属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以及所罗门群岛等地。在某些地方,白腰金丝燕的数量已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瓦努阿图的epiensis亚种仅罕见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