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雨燕目 > 雨燕科 > 金丝燕属 > 大金丝燕
大金丝燕

大金丝燕

英文名:Black-nest Swiftlet

学名:Aerodramus maximus

【简介】
大金丝燕(学名:Aerodramus maximus)是一种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以其深色羽毛和特制的巢穴闻名。它们特别因用唾液和羽毛构筑的特殊巢穴而知名,这些巢穴主要用于制作高级食品燕窝。

【外形特征】
大金丝燕的体型中等偏大,大约在12至14厘米长,重量在13.6至20克之间。它们的羽毛上体呈光泽黑褐色,下体呈现灰色,其中喉部最浅,腹部深灰色。背部羽毛的末端暗淡,仅带有少许白色的痕迹。大金丝燕的手握时较短嘴金丝燕长。该物种和其他金丝燕的特点之一在于足部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尾巴的叉开程度较小。

【生活习性】
大金丝燕通常在大型洞穴内群居,经常与其他种类的雨燕共享同一个洞穴。它们可以通过发出约1,500至5,500赫兹频率的咔哒声,在黑暗的洞穴中进行回声定位,频率约为6次/秒,从而实现导航。它们通常在洞穴壁或入口处筑巢,并可能用一些树皮或叶子加固巢穴。

【鸣叫特征】
这些鸟类在其巢穴附近发出尖锐的吱吱声和咕噜声,但在其他环境中较为安静。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在4月至次年4月,有时甚至延续到这个时间段以外。巢穴由大量透明唾液和全身羽毛构成,通常呈盘状,筑巢过程持续35天至超过127天不等。通常每次产一枚卵,双方共同孵化24至32天,平均28天。由于喂养频率较低,养雏成功率仅为17%,平均每繁殖尝试仅成功育出0.2只幼鸟。

【外型辨识】
与短嘴金丝燕非常相似,但大金丝燕尾部平直且叉开程度小,翅膀较为宽大。其跗蹠(脚部)覆盖有稠密的羽毛,而短嘴金丝燕则只有稀疏的羽毛。

【保护状况】
据IUCN评估,大金丝燕的保护级别为“无危”。尽管在泰国-马来西亚半岛较为稀少,但其他地区的数量充足。然而,在一些人工洞穴中该物种数量曾显著下降。据1990年代的报告,Niah洞穴曾有大约15万至298,000只大金丝燕,但在1959年时那里估计的数量超过150万对。

【地理分布】
大金丝燕广泛分布在东洋界,包括马来半岛和大巽他群岛中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以及越南。然而,自1981年以来在越南仅在Khanh Hoa省沿海岛屿上有记录。

大金丝燕活动的区域通常位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和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