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裸鼻夜鹰
英文名:Moluccan Owlet-nightjar
学名:Aegotheles crinifrons
【简介】
冠裸鼻夜鹰(英文名:Moluccan Owlet-nightjar,学名:Aegotheles crinifrons),属于裸鼻夜鹰目裸鼻夜鹰科裸鼻夜鹰属,也被称为蛾鸱。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北摩鹿加群岛,如哈马黑拉岛和巴坎岛,以独特的冠羽和夜间活动特性而知名。
【外形特征】
冠裸鼻夜鹰体长约29厘米,体重在105至167克之间。背部羽毛呈灰色或黑色,并混有白色细纹,形成明显的星点图案。胸部则有三条宽阔的淡褐色竖向条纹,其间夹杂着两条深色条带。幼鸟外观偏向单一,呈浅红褐色,缺乏成鸟的斑纹特征。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外观相似,但雌性个体可能略大。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一系列连续下降音符的叫声,首声最长且音调下的最明显,常伴有急促的咯咯声。
【生活习性】
冠裸鼻夜鹰栖息于低地森林和山脚区域,包括次生林、森林边缘和轻度树木栽培区,如椰子种植园。活动范围广泛,可以从海平面延伸至1800米的海拔。该物种以小型昆虫为食,通过从栖木上突飞捕捉空中昆虫来觅食。
【繁殖习性】
对于冠裸鼻夜鹰的繁殖习性了解有限,常见栖息形态是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也可见到由3至5只组成的较小群体,可能是家庭单位。
【外型辨识】
冠裸鼻夜鹰是其分布范围内唯一的裸鼻夜鹰种类,通过背部的星点图案和胸部的箭头状深色标记可以被轻易辨识。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冠裸鼻夜鹰仅分布于印尼北摩鹿加群岛,特别是哈马黑拉岛和巴坎岛。1994年,在拟建的哈马黑拉国家公园范围内发现了该物种,自此被确认为在岛上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