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裸鼻夜鹰
英文名:Mountain Owlet-nightjar
学名:Aegotheles albertisi
【简介】
灰裸鼻夜鹰 (英文名:Mountain Owlet-nightjar,学名:Aegotheles albertisi) 是裸鼻夜鹰目裸鼻夜鹰科裸鼻夜鹰属的一种鸟。该鸟种分布在新几内亚高山区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
灰裸鼻夜鹰的体长约为18至20厘米,体重约在36至40克之间。背部与尾巴上有明显的条纹,颈部则有淡色的环状纹。此外,红褐色是该品种的变体。相对幼鸟而言,其上半身颜色柔和,尾部有模糊的淡褐色条纹间或暗色斑点;下半身以淡色为主,带有沙黄色条纹和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灰裸鼻夜鹰是一种典型的夜行性鸟类,白天几乎不会活动。它们择选茂密的灌木作为隐蔽地,而夜晚则主要在下层树冠或稀疏地点寻找食物,偏好昆虫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并偶有摄食蚯蚓。
【鸣叫特征】
灰裸鼻夜鹰发出尖锐下降的“wek!”或“wek-wek!”叫声,听感雷同于部分玩具发出的响动。音调显得粗糙。
【繁殖习性】
尽管具体的繁殖时间期末详,但已成功观察到它们在6月至9月期间的繁殖状况。8月至11月期间有发现蛋,而4月或5月则有新孵化幼鸟的记录。筑巢地点通常为枯树干的洞穴。该种选择的筑巢位置比较多元,既可以是森林边缘,也可以在深处的原始森林。每次孵化的蛋仅为一枚白色卵。
【外型辨识】
灰裸鼻夜鹰以其颈环区的淡色斑纹区别于华莱士裸鼻夜鹰,胸部没有条纹与弗格克裸鼻夜鹰不同。此外,灰裸鼻夜鹰还存在红褐色和棕色的不同变体。
【物种区别】
与其他夜鹰属鸟类相比,灰裸鼻夜鹰以其颈环区的淡色斑纹区别于华莱士裸鼻夜鹰,胸部没有条纹与弗格克裸鼻夜鹰不同。此外,灰裸鼻夜鹰还存在红褐色和棕色的不同变体。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目前将该物种的保护等级定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灰裸鼻夜鹰生存在新几内亚山区,海拔覆盖范围在800至3700米。而最常出现在1385至2615米高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