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长尾山雀科 > 长尾山雀属 > 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

英文名:Silver-throated Bushtit

学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简介】

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是一种小型鸟类,属于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这种鸟体长约13至16厘米,其中尾长占据6至10厘米,体重一般在6.5至9克之间。

【外形特征】

银喉长尾山雀头部的两侧有黑色条纹,并且中央冠纹和颈背呈现淡黄色,可能带有黑色斑点。上体羽毛颜色是从中到深灰色,而腿后部有窄而粉色的带状,肩羽尖端为黑色,尾羽为黑色,外侧有白色边框,内侧边缘灰色。翼覆盖羽毛为黑褐色,初级覆羽边缘为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边缘稍浅。脸颊和耳羽为淡灰色,喉部为深灰色,胸部为淡灰色至黄灰色,腹部更加白色,两胁及尾下覆羽为淡粉色。其虹膜呈榛色,喙和腿呈灰黑色。

【生活习性】

银喉长尾山雀主要栖息在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繁殖期以外,常常集群活动,无论是小型还是大型群体,都活跃于树冠或灌丛顶部,主要以空中捕食昆虫为食。在食物中,昆虫占比高,例如落叶松鞘蛾、天蛾、尺蠖蛾、蚜虫和象鼻虫等,这些昆虫基本上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妨害林木健康的害虫。

【鸣叫特征】

银喉长尾山雀发出的声音清脆并带穿透力,常听到的叫声有类似“see-see-see”或“see-see-see-sit”,还有稍大的“tsirrrup”滑声,十分相似于北长尾山雀的鸣叫。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银喉长尾山雀会在树杈间建造巢穴,每窝通常产卵数量在6至10枚之间,卵体通常呈现出白色搭配少许淡红褐色的小斑点,钝端密集,雌鸟负责孵化。一窝雏鸟需13天孵化完成,雌雄鸟共同为幼鸟提供抚育。雏鸟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可以离巢,经过一系列飞行训练,雏鸟基本可以在15天内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外型辨识】

银喉长尾山雀的翼下白点是一个显著特征,而尾部则更长且黑色,且外侧尾羽边缘白色。另外,银喉长尾山雀还有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glaucogularis)和华北亚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vinaceus),它们在体型上可能稍有不同。

【物种区别】

与黑头长尾山雀相比,银喉长尾山雀顶部有黑色斑纹,胸部为淡葡萄红色,而黑头长尾山雀的头部主要呈现黄色,胸部则为黄棕色或白色,喉部具水平方向的黑色横纹。

【保护状况】

其种群被视为无危状态,列为IUCN保护名录中的LC(无危)等级,并且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保护。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北部和中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与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云南横断山脉的兰沧江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