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苇莺科 > 苇莺属 > 芦苇莺
芦苇莺

芦苇莺

英文名:Common Reed Warbler

学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

【简介】
(英文名:Common Ree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scirpaceus)是隶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它的体长约为13厘米,翼展介于17到21厘米之间。成鸟背部颜色为暗橄榄褐色,腹部为淡黄色,额头平坦,喙尖锐且强健。雌雄在外形上相似,但雄性略大,幼鸟的下体呈暖黄色。

【外形特征】
芦苇莺的上体整体呈暗橄榄色,显现微弱的锈黄色调,翅膀和尾羽颜色较深,下体白色或淡黄色。它们的虹膜为深棕色,上喙深棕色,下喙通常为黄色或粉红色,腿足颜色从深灰棕色到淡角质色不等。

【生活习性】
芦苇莺栖息于成熟的芦苇床和沿湖泊、河流,以及鱼塘周边,并偶尔进入邻近的草本植被、灌木丛或低矮树木中。非繁殖季节和迁移过程中,它们出现在芦苇、灌木丛及高草地带,往往在河流、湖畔,乃至远离水源的次生灌木丛、金合欢林、马樱丹灌木、森林边缘和花园篱笆等地均能见到它们。

【鸣叫特征】
芦苇莺的叫声由一系列尖锐、节奏感强的刮擦音和吱吱声组成,持续大约20秒。这种叫声与湿地苇莺相比显得较为缓和,较少具有像该物种的模仿能力那样嘈杂的特点。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芦苇莺会在5月至7月或8月份产卵,一夫一妻制,但在欧洲部分地区有少数例外情况出现双配偶现象。每窝一般产卵3至5枚,大多为4枚卵,这些卵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大约持续8到13天,通常为9至12天。小鸟在10至12天后即可以离巢,但有时会在13天或者9天后离巢。该鸟种在某些情况下,会遭受大杜鹃的寄生,寄生率约为8.3%左右。

【外型辨识】
除了在体型上的辨识特征外,芦苇莺也可以通过其鸣叫声和眼睛周围颜色的差异来进行与其它类似物种的区分。如与具有更深的上嘴颜色并且拥有宽而清晰的浅色眼先的不同于非洲苇莺,其与远东苇莺或稻田苇莺相比,有着更暖色的背部色调且腰部颜色较浅,与布氏苇莺相比它们的腹部颜色更淡,显得更倾向于橄榄色。

【保护状况】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中,芦苇莺被列为了无危(LC)物种。它们广泛繁殖于欧洲至亚洲和非洲,特别是在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地区,冬季则迁徙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这些地区,芦苇莺主要有三种亚种分布。然而,尽管它们的分布范围广泛,部分地区由于湿地的开发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种群数量波动。

【地理分布】
这种鸟广泛分布于欧洲至亚洲中部、非洲北部以及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欧洲温带西部帕拉尔地区繁殖,冬季则向非洲南部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