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苇莺
英文名:Moustached Warbler
学名:Acrocephalus melanopogon
【简介】
须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melanopogon),隶属于脊索动物门,雀形目苇莺科,在中国南方有时称为髭苇莺。该物种是一种体型略小于水蒲苇莺的鸟类,体长大约为12至13.5厘米,体重约为8.5至13克。它们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南部温带地区、非洲西北部等地区,在特定期间会迁徙至地中海区域、北非、阿富汗东南部、巴基斯坦(印度河谷)及印度西北部过冬。
【外形特征】
须苇莺的面部特点明显,头部有黑色冠顶和长的白色眉纹,耳羽灰暗。背部为红褐色(羽毛刚替换时会显得更接近栗色)并具不规则斑纹。腿色深,区别于其他苇莺。雌雄体型和羽毛颜色一致,而幼鸟则颜色较淡,下半身显得更为苍白。
【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沼泽边缘的密集芦苇床中,以小型陆生和水生节肢动物为食,偶尔也食用樱桃或接骨木果实。巢建于茅草或水生植物茎干上,高度30至130厘米之间,由雌鸟建构,使用水生植物的叶片和茎部,并用细软材料以及羽毛做衬里。
【鸣叫特征】
须苇莺的叫声不同于水蒲苇莺,通常发出柔和的四音节曲调,旋律柔润,富有旋律性,听起来类似石䳭的叫声。
【繁殖习性】
一般每巢产卵2至7枚,孵化期为13至15天,幼鸟孵化后约12天就可离巢,出巢后再经过18至22天可独立觅食。
【保护状况】
该种鸟类繁殖于欧洲南部、亚洲南部及北非少数地区,部分可迁徙至地中海区域、印度次大陆和其他南部地区过冬。须苇莺在整个欧亚大陆北部较为罕见,并已被IUCN评价为无危物种(级别:LC)。在我国,须苇莺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地理分布】
该种鸟类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南部温带地区、非洲西北部等地区,在特定期间会迁徙至地中海区域、北非、阿富汗东南部、巴基斯坦(印度河谷)及印度西北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