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苇莺科 > 苇莺属 > 塞班苇莺
塞班苇莺

塞班苇莺

英文名:Saipan Reed Warbler

学名:Acrocephalus hiwae

【简介】
塞班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hiwae),又称Saipan Reed Warbler,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鸣禽。该鸟类体型较大,呈灰橄榄褐色,腹部淡黄色,主要栖息于塞班岛和Alamagan岛。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18至19厘米,体重27至38克。显著特征包括非常长的喙、头部在歌唱时呈现出蓬乱的状态以及短且圆的翅膀。成年个体从喙基到耳羽后方有显著的黄或浅奶油色眉纹,黑色眼纹,冠羽和背部呈锈棕色,下体从淡黄色至奶油色,两胁和尾下覆羽则为棕黄色至淡奶油棕色。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相似,但雄鸟的翼、尾和跗跖测量略大。幼鸟与成鸟外表相似,但眉毛纹不明显,全身毛色较暗,胸至尾下覆羽呈奶油色至淡黄色。

【鸣叫特征】
鸣叫明显,总时长为4到8秒,频率范围在1至5千赫兹之间。鸣声通常由缓慢、响亮且优美的口哨声、颤音、尖锐的“chak”音及颤音构成,之后紧跟类似长度的停顿。且该物种常在夜间鸣叫。

【生活习性】
塞班苇莺栖息在高大的象草、剑草、tangan-tangan树林,红树林、芦苇沼泽,以及海边木槿、紫檀和铁木灌丛等不同环境。其习性倾向于地面活动,主要以昆虫、小型蜥蜴、蜘蛛和蜗牛等为食,通过搜索叶片等方式捕食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可能全年繁殖,高峰时间分别为每年的一月至三月,以及七月至九月。孵化时,幼鸟全身裸露,肌肤呈现暗灰色至黑色,约14天左右即可离巢。雌鸟独自建造巢,帮助者偶尔会有雄鸟的参与,巢有两种形状:紧密编织的深杯状或较大的紧密编织层。巢主要由干藤茎、干草叶、干树皮条、蜘蛛网、叶柄和枝条构成。每窝产2至4枚椭圆形的蛋,蛋呈白色至奶油色或象牙色,并带有灰色、棕色、黑色和锈色斑点。

【外型辨识】
塞班苇莺与歌鸲苇莺(Acrocephalus saurophagus)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喙的长度、体表颜色较深以及主要栖息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特定岛屿区域内。

【保护状况】
塞班苇莺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Alamagan岛。它们的种群目前面临栖息地丧失和入侵物种捕食等威胁。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该物种列为极危(CR)等级。

【地理分布】
塞班苇莺仅栖息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Alamagan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