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椋鸟科 > 八哥属 > 灰背岸八哥
灰背岸八哥

灰背岸八哥

英文名:Bank Myna

学名:Acridotheres ginginianus

【简介】
灰背岸八哥(Bank Myna,学名:Acridotheres ginginianus),是椋鸟科八哥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地区的印度次大陆,在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区常见。

【外形特征】
灰背岸八哥头部为黑色或巧克力色,上体呈灰蓝色,腹部颜色较淡,腹部中央边缘显浅粉色,翼部为黑色,翼部内侧有明显的浅色斑。尾羽外侧为淡粉色,眼睛后部的裸露皮肤为砖红色,腿为黄色,虹膜为深红色。幼鸟头部和颈部颜色偏棕色。

【鸣叫特征】
灰背岸八哥的叫声多种多样,包括咕噜声、短促的呱呱声、尖叫声、哨音和颤音等。

【生活习性】
该物种喜好栖息于开阔水域附近、城市和乡镇,以及农田等区域。经常跟随放牧的牲畜觅食昆虫和寄生虫,有时它们也会至城市市场和火车站觅食丢弃的食物残渣,甚至在机场边缘跟随餐饮服务车辆。

【繁殖习性】
灰背岸八哥通常在每年4月至8月期间繁殖,以5至6月最为集中。巢穴筑于河岸、堤坝或建筑物的土墙洞穴中,有时会选择砖墙上的洞穴。巢穴由草、羽毛和蛇蜕等材料构成,产卵数量大致在4至5枚。从蛋孵化至雏鸟开眼需要约13至14天,约在孵化后21天雏鸟便会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灰背岸八哥与家八哥相比,眼后裸皮颜色为砖红色,下体更显灰色,且具有轻微的冠羽特征。其面色嘴部通常为橘红色或深黄色。

【物种区别】
灰背岸八哥与普通八哥相比,眼后裸皮颜色为砖红色,下体更显灰色,且具有轻微的冠羽特征。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IUCN的保护状况列表中为无危(Least Concern,LC),但应注意其地理分布仍在扩张。因其常见于城市生态环境,可能会带来一些生态不平衡的问题。国内还未有大规模人工繁殖或养殖行为。

【地理分布】
灰背岸八哥主要从巴基斯坦中部至喜马拉雅山麓、东部至尼泊尔南部、阿萨姆邦,南部包括辛德省、古吉拉特邦,中央马哈拉斯特拉邦和西孟加拉邦。近年来,它们正在向包括印度南部在内的更南方地区扩展。已知在亚洲其他国家,包括台湾、日本、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等地,有稀少的记录或人为引入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