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鹰属 > 棕胸雀鹰
棕胸雀鹰

棕胸雀鹰

英文名:Rufous-breasted Sparrowhawk

学名:Accipiter rufiventris

【简介】
棕胸雀鹰(英文名:Rufous-breasted Sparrowhawk,学名:Accipiter rufiventris)是鹰形目鹰科鹰属的一种小型猛禽。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区域,栖息地多样,包括山地森林、草原、灌木丛以及人工的异域树种植园。

【外形特征】
棕胸雀鹰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成年个体具有灰色的背部和橙色的腹部,喉咙和下腹部为白色。其头部、背部及翅膀呈现灰黑色,且黄色的眼睛、蜡膜和脚趾十分显眼,增添了一定的辨识度。相较于成年,幼年棕胸雀鹰背部为棕色,腹部则带有明显的锈红色条纹和斑点。雌鸟在体型上比雄鸟大16%,通常颜色更为鲜艳。

【鸣叫特征】
成鸟展示时会发出尖锐的连续“kee-kee-kee-kee-kee”叫声,而在求食或乞食时,幼鸟会发出类似“喵喵”的声音。

【生活习性】
棕胸雀鹰在开放环境中活动,在隐蔽处或低空飞行中迅速出击狩猎。它们偏向于捕食鸟类,猎物体型从10-90克不等,偶尔也能捕获体型较大的猎物如鸽子,以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蝙蝠、蜥蜴和昆虫。该物种主要在海拔2000-3000米的区域内栖息,但在南非低至海平面也能发现其踪迹。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在乌干达通常为7月,在南非则为9月至12月。繁殖时,棕胸雀鹰筑巢于树枝的高点处,巢材主要由小树枝组成,并铺垫树叶、树皮和苔藓。每巢产卵2-4枚,孵化期为34天,通常雏鸟在31-36天之间离巢,但离巢后仍需要父母帮助,约22-41天的时间。

【外型辨识】
幼鸟与幼年赞比亚雀鹰可以通过黄色的眼睛来区别开。成年个体具有灰色的背部和橙色的腹部,头部、背部及翅膀呈现灰黑色,且黄色的眼睛、蜡膜和脚趾十分显眼。

【保护状况】
棕胸雀鹰在南非特兰斯瓦尔地区种群密度约为每23-33平方公里一对。虽然自然森林的破碎化和山地木材砍伐对它们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异域树种植园内棕胸雀鹰则适应良好,尤其在开普敦的郊区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棕胸雀鹰主要分布于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坦桑尼亚及乌干达等地。其地理范围随非本地松树品种的引入而逐渐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