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鹰属 > 灰腹鹰
灰腹鹰

灰腹鹰

英文名:Grey-bellied Hawk

学名:Accipiter poliogaster

【简介】
灰腹鹰(学名:Accipiter poliogaster)是鹰形目鹰科的一种南美森林猛禽。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亚马逊雨林至阿根廷北部,但在其分布范围内零散且数量稀少。

【外形特征】
灰腹鹰体长可达38-51厘米,雄鸟翼展约69-84厘米,头大,翅膀圆而短,尾巴相对较短。成年鸟背部呈黑色,侧面头部呈灰褐色至黑色,尾部有三道明显的灰色条纹和带白色尖端的尾羽。其下体呈淡灰色,翅膀下无斑纹,喉咙和尾下覆羽为纯白色,虹膜明亮黄色,蜡膜和腿脚均为黄色。雌鸟体型略大,面部颜色亦有所不同,雄性面部呈灰色,而雌性面部多为黑色。幼鸟与成年丽鹰雕相似,但体型较小,有裸露的大腿,黑色冠羽会延伸至尖端,胸部则有棕黑色的颊斑和颈圈,腹部则为白色并布有不连续的黑色横斑。

【鸣叫特征】
在森林上空翱翔时,灰腹鹰会发出尖锐的‘kek-kek-kek-kek-kek-kek’叫声,并伴有逐渐减弱的尾音。其报警声为一系列迅速的7-8个节奏音符,对潜在捕食者作出响应;在向窝中的巢运送食物时,会发出简短的单音高音调声音,雌鸟的单音较长。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热带低地雨林和河流边沿密集的森林,最高可达海拔800米。它们通常在树冠的高处静候猎物,然后攻击混合物种的鸟类群。

【繁殖习性】
仅知道一个已确认的巢位于巴西南部,直径80厘米,深50厘米,位于距地面约18米的小枝树上。巢中包含一对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约未知。孵化期间,雌鸟占80%的占巢时间。只有一个窝鸟存活,而由雌鸟喂养,并由雄鸟派送食物,大约49天后离巢,且至少到第90天仍接受成年鸟的喂食。

【外型辨识】
灰腹鹰与灰背林隼相像,但体型较大,尾巴方而短;幼鸟与丽鹰雕极相似,但体型小,小腿裸露且黑色冠羽延伸至尾尖。

【保护状况】
灰腹鹰被列为IUCN近危物种。

【地理分布】
灰腹鹰分布在从哥伦比亚东北部、厄瓜多尔东北部,委内瑞拉南部到圭亚那东部,下至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东北部(米西奥内斯),在亚马逊盆地内呈现零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