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雀鹰
英文名:Madagascar Sparrowhawk
学名:Accipiter madagascariensis
【简介】
马岛雀鹰(Accipiter madagascariensis),学名Accipiter madagascariensis,属于鹰形目鹰科鹰属。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是一种特有且稀有的森林居民。
【外形特征】
体长29至42厘米,体重285至348克,翼展50至69厘米。上身呈暗灰褐色,下身有白色条纹。成鸟上身较暗淡,幼鸟上身则为淡棕色,具红褐色边缘的羽毛,颈背有白色条纹。虹膜橙黄色,喙和脚的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绿色偏黄。
【生活习性】
栖息于马达加斯加的各种森林类型,从低海拔雨林到1500米的山地森林,主要在1000米以下的隐蔽树冠层或中层活动。时常在退化森林或异域树木种植园出现。以小型鸟类为主,同时捕食昆虫、蛙类和爬行动物,特别是壁虎。狩猎方式是隐蔽等待并迅速追逐捕获猎物。
【鸣叫特征】
通常发出“whik”、“whisk”或“eeesk”的单个短促、高音调叫声,间隔约1至4秒。另外的“kwee-kwee-kwee”叫声较少见,但在食物传递时更为常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10月和11月,筑巢在20至28米高的森林树上,巢由细枝构成,宽约50厘米,深约25厘米。每窝产卵1至4枚,孵化期约为35天,幼鸟在36至39天首度离巢,直至60至67天才完全独立。
【外型辨识】
相较亨氏鹰,马岛雀鹰体型较小、更加纤细。与马岛鹰相比,尾下覆羽无横条纹,喉部可见窄条纹,上身颜色更深,下身条纹和颜色更明显,以及异常长的中央脚趾。
【保护状况】
据IUCN,马岛雀鹰属近危物种(NT),CITES列为II级保护物种。全球数量估计在10,000至100,000之间,尽管如此,由于生境的丧失,其数量可能在迅速减少。
【地理分布】
马岛雀鹰分布仅限于马达加斯加,除了该岛中部,不同保护区均有所记录。但在退化生境中,观察到的数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