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树莺科 > 拟鹟莺属 > 棕脸鹟莺
棕脸鹟莺

棕脸鹟莺

英文名:Rufous-faced Warbler

学名:Abroscopus albogularis

【简介】
棕脸鹟莺(英文名:Rufous-faced Warbler,学名:Abroscopus albogularis),属雀形目树莺科拟鹟莺属。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东南亚地区。它们的天生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潮湿低地森林和海拔2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及竹林。

【外形特征】
成年体长约8-10厘米,体重约4.7-5克,拥有较宽的喙。头两侧为橙色,上体为绿色,腹部白色,有淡黄色胸带和黑色侧冠纹,喉部散布着黑色斑纹。雄雌相似,但雌鸟的喉咙更白,带有黑色斑点。幼鸟的头部颜色比成鸟更暗淡,侧冠纹较淡,胸部几乎无黄色。不同的亚种也有颜色上的细微差异,例如fulvifacies 亚种颜色更深,hugonis 亚种上体颜色更暗绿。

【鸣叫特征】
棕脸鹟莺的鸣叫声特点是尖细的哨音和哀婉的长笛声,通常是"tititiriiii" 的声音,还可能有尖锐的推特声作为联络信号。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海拔600米至1800米的常绿森林下层,特别偏好竹林。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经常在下层植被中觅食,偶尔会飞到林冠边缘捕食,再返回下层。非繁殖季节亦有可能参与与其他物种的混群。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棕脸鹟莺会在4月至6月期间筑巢。筑巢过程由两性共同协作,用竹叶、纤维和根须构建,常用的巢杯部分由苔藓等材料构成,通常筑于竹子的空洞内,靠近溪流。每窝产卵3-5枚,孵化由双亲共同承担。

【外型辨识】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评估,棕脸鹟莺被列为无危物种(LC),但在某些特定区域如尼泊尔的Ilam,这种鸟类相对罕见。

【地理分布】
它们主要分布于尼泊尔至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印度至中南半岛中部等地区。